文天祥表达舍生取义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那么,文天祥表达舍生取义的诗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生前留下的千古绝唱,被后人广为传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为了正义而前仆后继,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感受文天祥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一 再读经典,感受悲壮,领略崇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了解背景,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文天祥在怎样的一种境遇之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走进历史,揭开真相。
1. 国家处于危难之时。
当时,南宋已经到了岌岌可危、面临灭亡的关键时刻,用文天祥的话说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恭帝赵昰被俘。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先后成立小朝廷,希望重整河山。
在亡国之恨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
2.陆游临终前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王昌龄出征前,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丘逢甲: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5.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古诗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生死的选择。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取舍的古诗词。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梅岭三章》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白马篇》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以上就是文天祥表达舍生取义的诗句的全部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2.陆游临终前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