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姜太公钓鱼下一句是什么?歇后语“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是“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那么,歇后语姜太公钓鱼下一句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句歇后语很常用,叫做:
姜太公钓鱼—唤胡拍—做掘愿者上钩
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和羡,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
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下一句是“愿者上钩”。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的一个地方,属于老年不得志那种类型。他经常在磻溪旁垂钓。我们都知道,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挂着饵料,然后把它抛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是他钓鱼的方法十分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旁脊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蔽启贺就自己上钩吧。
“姜太公钓鱼”的主要目的
姜太公钓鱼的奇特方法传到了西伯侯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了一名士兵去宏派传姜太公来。姜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姬昌这才意识到,要亲自去请他才对。
于是他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前往磴溪去聘请姜太公。这一请可费了力了,一去就是八次。当姜太公答应出山辅佐时,传说姬昌还亲自为姜太公驾车八百步,这才有了日后姜太公为周朝开创的八百年基业的事情。
歇后语下一句是: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典故出处]清·邗漏虚慎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近义词]心甘情愿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心甘情愿
[成语解释]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典故出处]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温州不算十分穷苦的地方,也没碰着大荒年,干什么得了七个小毛钱,誉族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小妹子捧给人家呢?
[近义词]何乐不为、死心塌地
[反义词]强人所难、死不甘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返敬
[产生年代]古代
愿者上钩。该歇后语释义为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表示心甘情愿。多比喻心甘情愿落入别人谋划。类似歇后语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出自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仔毕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歇后语故事: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漂泊不定、陪戚盯困顿不堪,但出身低微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芦和姜尚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并不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县)住了下来。此后,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1、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用直春册钩不挂扒早宏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2、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睁慧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3、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
4、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以上就是歇后语姜太公钓鱼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1、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2、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