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句赏析?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释义】君子能做到中庸,能顺常理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的。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意为有道德修养、那么,中庸名句赏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能力训练#导语】中庸既是对为人处世的精辟总结,又体现了做人的规范与智慧,因此,它对于人们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是分享的国学经典《中庸》名句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
1.国学经典中庸名句及解释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
【释义】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无所偏向,叫作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法度,叫作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普遍标准。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一切都各安其所,万物也都各遂其生了。
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第一章》
【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 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 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3、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第十四章》
【释义】君子高居上位,不会去凌虐居于下位的人。
一、诗句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要有广度,要深入探究,要仔细思考,要有明确的判断力,最后还要切实地去实践。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五个步骤:
1."博学之" - 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审问之" - 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地询问,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3."慎思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重要部分,要谨慎、深入地思考。
4."明辨之" - 要明确地区分真假、是非、善恶,有清晰明确的判断力。
5."笃行之" - 学习不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实践。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地执行。
二、诗句出处
1、【出处】
这句话出自子思的《中庸》。《中庸》是一篇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它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无过无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中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及译文
1、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5、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6、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7、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0、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1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2、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6、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7、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释】
选自《中庸》第一章。天命:上天所赋予的。命:令。率:循。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
【译文】
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赏析】
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注释】
选自《中庸》第六章。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
【译文】
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赏析】
此处以舜之行事来说明中庸之道。喜欢请教并能体察浅近之言,可见舜的大智、却不以为智,他懂得,其道无所不在,浅近之言仍不乏道的存在。儒家的道是指人生的正确途径,也即择善而行。惩恶扬善,足见舜的性情笃诚,在与人为善的心情底下,只见人的优点,而不觉人的不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以上就是中庸名句赏析的全部内容,0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出处】《中庸·第二章》 【释义】君子能做到中庸,能顺常理处事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有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