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的名句?意思是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出自《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世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那么,典论论文的名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典论·论文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棚激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好蠢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主要作品
典论
浮淮赋
燕歌行
沧海赋
济川赋
离居赋
戒盈赋
永思篇
悼夭赋
寡妇赋
出妇赋
弹棋赋
校猎赋
登台赋
登城赋
秋胡行
善哉行
陌上桑
煌煌京洛行激尺
芙蓉池作
猛虎行
饮马长城窟行
感物赋
感离赋
董逃行
丹霞蔽日行
至广陵于马上作
终制
名句: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宽铅拿。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典论·论文》
自古及今,未有不慎搭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典论·终制》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三国志·魏书》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睁悄,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二、翻译
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态早没只能终于一帆纳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
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1、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典论·论文》
2、有时候,比活人有用。 ----《三国杀》
3、现在走,是你最好的选择。 ----《三国杀》
4、千秋万载,一统江山! ----《三国杀》
5、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典论论文》
6、人静人静,敏丛大风动一庭花影。
7、独上危楼听风雨,举杯邀影念旧情。 ----《三国杀》
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
9、上桥竖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
还望郑首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经典语录 )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善哉行》
10、走马行酒礼,驱车不鱼肉 ----《三国杀》
11、千古霸业,只在今朝。 ----《三国杀》
12、除了吟诗作画,你还会什么?! ----《三国杀》
13、愿殇,心殇,情亦殇,各自飘零不复见。 ----《三国杀》
14、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燕歌行》
15、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沈。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余音。
意思为:就不必托高官的权势,也不必借史家的言辞。
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1、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以上就是典论论文的名句的全部内容,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