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名句?《咏史·秦穆公》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以史为鉴,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其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被后人视为警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桃李树不会主动说话,那么,咏史名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咏史怀人的古诗词名句如下:
1、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唐代马戴的《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翻译: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写出“怀古”的主旨,以悲愁作结。
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朝诗人李清照《夏日绝句》
翻译: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3、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唐代诗人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翻译: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翻译: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中将郁郁葱葱的涧底大松比作寒门出身沉沦下层的才智之士,将山上的寸茎小苗比作豪门出身窃踞高位的无能之辈。这种比喻是贴切的,起到了突出主题的良好效果,所以名句是,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的《咏史》,抨击门阀制度,借咏史来表示寒士的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魏晋诗人左思写过很多《咏史》,以下是其中一首。
全文如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乌江》算是其中的代表,也是李清照现存最为知名的一首诗作,更是我在读诗词之前就被中学老师要求背诵的诗篇。不过小时候背诗,只觉得诗意浅近却豪气干云,还真没有思考过诗歌背后的含义。
说起来楚汉之争也是很多咏史诗的好素材,只是诗人对项羽过江与否的态度则各有立论。比如杜牧便持应该过江不应自刎的态度:“胜败兵家不可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
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则认为项羽注定失败,即使渡江也无可挽回:“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此作虽然也是歌颂项羽,但并非就史论史,有着自己的用意。
《乌江》一诗作于南渡之后,时靖康耻后,徽钦遭掳,汴京虽陷于金,但长江以北仍有大片土地在宋朝手中,更何况沦陷之地也存在诸多民间抗金组织,所以李纲、宗泽、岳飞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志愿是有着现实基础和可能性的。然而高宗却一再南迁,偏安一隅,乃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种一再过江、不思进取的现实与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恰恰激发了李清照发人深思的感慨。
《乌江》之外,还有一首五言诗《咏史》如出一辙:“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以上就是咏史名句的全部内容,从古至今以咏史为题的有数十篇,比较出名的句子如下:1、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2、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被径寸茎,荫此百尺条。3、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4、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5、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