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句子大全 > 好诗好词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关于月亮的诗句带原诗

  • 好诗好词
  • 2024-03-09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那么,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月亮的诗句摘抄一句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95.htm
我覺得這首詩讀來很有意境,強烈推薦~!

描写月亮的高级诗句

关于 中秋的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描写月亮的诗句及赏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表月亮,千里之遥的人望月寄相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是白玉盘挂在天上,孩提时幼稚的猜想,表达出诗人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如钩,非满月,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上观看月景,表达出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及无尽的悲凉。 4.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月亮圆缺有时,现在圆满终究会有缺损的那天,深沉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表达了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与悲哀。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诗人对着摇曳的渔火,自然引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洁铺在地面上,缓缓镀上银辉,抬头冷清的月,低下头,对家乡家人的想念自然涌上心头。
呼~~~终于答完了,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

有关月亮的诗句及赏析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关山月》,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边塞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层。开头四句绘边塞景色,中间四句写历来征战,最后四句写戍客思妇的两地情愁。

开头四句,绘边塞景色。这四句,使用了类似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月” “山”“关”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长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横扫玉门关内外,这穿越万里的长风,气势多么庞大!又是多么令人心惊!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这真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云、风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写出了西北边疆的莽莽苍苍、雄浑壮观。

在这幅万里边塞图中,表面上只写了自然景象,只有苍茫壮观,怎样才能与怀乡思土的情绪联系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设身处地体会到,这是征人东望所见,士卒们虽身在西北边疆,然而,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似乎感觉到长风浩浩,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带来了家乡的气息,因此很容易勾起戍客怀念乡土的情绪。其次,我们不要忘记诗人所营造的这个大气磅礴的所在,正是历来兵家较量的场所。诗人正是借助于这样的场景,毫不费力地转入对战争的思索。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四句,总结历来征战,是对战争的深沉思索。玉门关以西,历为中原抵御外族入侵的主战场。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地方,不知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战争,也不知有多少生灵血染征袍,在此丧身,永远地失去了归路。在那遥远的蛮荒之地,即使没有战争,也同样会有不知多少征夫将年轻的生命连同青春的激情耗尽!

这四句,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白登道,用典,是史典。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七夜,在那里进行过殊死搏斗。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由古而今,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多少征战的士卒在战场上送掉性命,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勾勒战争的残酷,是李白对历史战争的巨人式审视。一句“不见有人还”,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无论战争是胜是负,“戍客”是永远的输家,他们的生命、青春、对生活的热望,都在这“不见有人还”中彻底葬送。

正是因为战争“不见有人还”的残酷现实,参战的士卒才会有痛苦的感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王昌龄)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战士们一方面高喊着“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一方面也发出痛苦而豪放的歌吟:“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才会有“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这就自然而然地转入到下一节。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四句,写戍客思妇的两地情愁。“戍客”望着边地的景象,因了“长风”吹过玉门关,而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应该也是思念自己,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于是,征者望月思归、思妇望月怀人,便又组成了一幅“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两地相思图。人们不禁要问:征尘何时落定,烽烟何时止熄?欲归的征夫啊,何时才是归期?长风的吹送,何时将“戍客”送回故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在明月映照下的孤城下,在云海茫茫的天山中,在长风吹过的雄关漫道,在亘古荒凉的城墙上,征夫,那个成为“不归”代号的思乡人,已然成为一尊望乡石像,他的眼前,是滚滚的狼烟;他的身后,是遥不可及的故园。从中不难体味,诗人所传达的,是“戍客”对战争的无可奈何的悲怨。

【小结】

1. 思索深刻,感情深沉。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诗人并没有对战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他只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战争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写出了战争给征夫思妇带来的心灵创伤,让人们在这沉重的代价面前自己得出对战争的认识。

2. 结构安排层层相因,节节推进。开头四句绘边塞景色,这是征战之地的景色,引发对战争的思索;中间四句写历来征战,得出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结论:“不见有人还”,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而这正是牵动戍客对故乡思念的最深刻的原因,为下一层写思想情怀做铺垫,推出最后四句戍客思妇的两地情愁。

3.如椽巨笔写柔情。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如椽巨笔写柔情,豪宕中不乏闲雅,浩渺中不乏柔婉,读来既激情满怀,又柔情万种,如此写法,恐怕只有胸襟像李白这样既有天风海雨的气势又有真挚浪漫夫人情怀的诗人,才能做得到。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这里的“闲雅”,当是不局促于一时一事的宽广眼界,当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面对亘长的历史,而融征夫思妇之苦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背景中,使意境阔大深远,格调苍凉凝重,感情柔美凄清,这是一般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

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加赏析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译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以上就是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赏析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